粉煤灰的分级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 GB/T 1596-2017《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》,按细度、需水量比、烧失量、含水量和三氧化硫含量五项指标划分为三个等级:Ⅰ级、Ⅱ级、Ⅲ级。其中,Ⅰ级粉煤灰细度(45μm方孔筛筛余)≤12%,需水量比≤95%,烧失量≤5%,含水量≤1%,三氧化硫含量≤3%,适用于高标号混凝土;Ⅱ级粉煤灰细度≤20%,需水量比≤105%,烧失量≤8%,含水量≤2%,三氧化硫含量≤3%,适用于泵送混凝土、大体积混凝土等;Ⅲ级粉煤灰细度≤45%,需水量比≤115%,烧失量≤15%,含水量≤3%,三氧化硫含量≤3%,作为活性混合料使用。
质量控制需从源头到应用全流程把控:
源头管理:严格筛选供应商,考察燃煤质量与燃烧工艺,确保粉煤灰成分稳定。
取样检测:车车取样,采用取样杆或管道取样器保证代表性,检测细度、烧失量、需水量比等关键指标,防止掺假。
外观与快速检测:观察颜色(浅灰为佳)、加水搅拌闻气味(刺鼻氨味可能为脱硝灰)、简易需水量比测试(扩展度>140mm为合格)。
储存与运输:使用干燥、防潮、密封性好的运输工具与储存库,避免受潮结块或扬尘污染。
应用监控:根据工程需求选择等级,如C30及以上混凝土宜用Ⅰ、Ⅱ级粉煤灰;对不合格灰采取降级使用、减少掺量或掺加外加剂等措施。